《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不曾坐下的電腦科學家,與一場4400萬美元的競標拍賣會     DATE: 2024-03-29 03:26:22

文:凱德.梅茲(Cade Metz)

不曾坐下的製造坐下人(2012年12月)

當傑弗瑞.辛頓(Geoffrey Hinton)登上多倫多前往太浩湖(Lake Tahoe)的巴士時,他已有七年未曾坐下了。商沒說「我上回坐下來還是祕密2005年的事情,」他常常這麼說,腦科「而那是與場元一個錯誤。」他青少年時期幫母親抬蓄熱器傷了背,萬美到他坐五望六時只要坐下就可能造成腰椎滑脫,競標只要一滑脫,拍賣那種痛楚就會讓他躺在床上好幾個星期。製造坐下於是商沒說他不再坐下。他在他多倫多大學的祕密辦公室擺了一張站立式書桌。當他用餐時,腦科他會在地上鋪一張泡棉墊,與場元然後跪在桌前,萬美像極了祭壇前的競標僧侶。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不曾坐下的電腦科學家,與一場4400萬美元的競標拍賣會

搭小客車時他必須躺下來,整個身子伸展在後座。長途旅行時他都是搭火車。他無法搭飛機,至少一般客機不行,因為都會被要求在飛機起飛與降落時必須坐下來。「我都覺得我要殘廢了——我感覺自己連一天都撐不住——我發現事態嚴重,」他說道,「你不如讓它完全控制你的生活,這樣你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不曾坐下的電腦科學家,與一場4400萬美元的競標拍賣會

那年秋天,在他躺在巴士後座前往紐約、一路搭乘火車來到位於加州內華達山脊頂端的特拉基(Truckee)、癱在計程車後座、爬了三十分鐘的山路抵達太浩湖的這趙旅程之前,他開了一家公司。除了他之外,該公司只有兩個人,都是他在多倫多大學實驗室的研究生。這家公司沒有產品,也不打算生產任何產品。它的網站上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名稱,DNN研究公司(DNNresearch),名稱簡直比這網站還沒趣。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不曾坐下的電腦科學家,與一場4400萬美元的競標拍賣會

64歲的辛頓——一頭雜草般的灰髮,平日老是穿著毛衣,永遠比人快兩步的幽默感,看來準備在學術界終老一生——原本壓根不想要開公司,是他兩個學生勸他這麼做的。但是當他抵達太浩湖時,中國一家企業巨擘已開價一千二百萬美元要買下這家新創公司,而且很快地又有另外三家公司加入競標,包括美國兩家最大的企業。

辛頓的目的地是赫拉斯(Harrah’s)與哈維斯(Harvey’s),兩家高聳入雲的賭場,位於太浩湖南岸滑雪山腳下。那年的12月,這兒舉行了一場電腦科學家年會,稱作NIPS大會,NIPS是「神經訊息處理系統」(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的簡稱——一個深入研究電算未來的代名詞——NIPS大會的主題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辛頓是一位出生於倫敦的學者,自1970年代早期以來就一直在英國、美國與加拿大的大學探索人工智慧的疆界。他幾乎每年都參加NIPS年會,但是這一回情況不同。雖然中國已鎖定他的公司,但他知道還有別人也大感興趣,而NIPS大會看來是一個競標的好地方。

兩個月前,辛頓與他的學生改變了機器看世界的方式。他們建造了一套所謂的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這是模仿人類大腦神經元網絡的數學系統,可以辨識一般的物體——例如花朵、狗與汽車——而且準確無比,前所未見。辛頓與他的學生證明,一套神經網路可以藉由分析大量數據來學習人類技能。他將之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而其潛力無窮。它不但能夠改變電腦視覺,也能帶動包括從語音數位助理、自動駕駛車到新藥研發的變革。

神經網路的概念可以回溯至1950年代,但是早期的研究前輩一直不得要領。隨著新的千禧年來到,大部分的研究人員都已放棄這個概念,認為在技術上是死路一條,或是要以數學系統來模仿人腦根本就是已有五十年歷史的不切實際想法。那些仍在探索此一科技可能性的專家學者,甚至往往還會在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時遮遮掩掩,以其他的字語來取代「神經網路」以避免觸怒其他的科學家。

辛頓是少數幾位仍然堅信此一科技終將大放異彩的科學家之一,他相信它不但能讓機器辨認物體,同時也能辨識口語、了解自然語言、進行交談,甚至解決人類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或是為探索生物學、醫藥、地質學與其他科學的奧祕提供更為深刻的新途徑。辛頓的堅持使他即使在自己的大學都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校方多年來一直否決他的要求:再聘請一位教授與他合作,為建造可以自我學習的機器共同努力。他說:「有一個瘋子在做這樣的工作已經夠了。」

但是到了2012年的春夏之際,辛頓與他的學生獲得重大突破:證明神經網路能以任何科技都無法企及的準確度來辨識物體。他們在該年秋天發表了一篇長達九頁的論文,向世人宣告神經網路此一概念的力量,正如辛頓長期以來所堅信的那樣無遠弗屆。

幾天後,辛頓收到另一位人工智慧科學家的電子郵件,此人名叫余凱,來自中國的科技巨擘百度。表面上,辛頓與余凱毫無共同之處。辛頓出生於戰後英倫的一個科學家世家,他們的影響力很大,古怪程度也不遑多讓。辛頓先是在劍橋就讀,然後在愛丁堡大學拿到人工智慧博士學位,接下來的三十年一直是電腦科學的教授。

余凱比辛頓晚了30年出生,他成長於共產黨治下的中國,是一位汽車機師的兒子,在南京就學,接著到慕尼黑深造,後來前往矽谷一家企業研究實驗室工作。他們兩人無論是在階級、年齡、文化、語言與地域環境上都相差得十萬八千里,但是他們卻共享一個特別的興趣:神經網路。